網站首頁 十二星座 十二星座運勢 心理測試 解夢大全 看風水 命理 擇吉老黃曆 12生肖 塔羅牌 傳統文化
當前位置:預測谷 > 傳統文化 > 飲食文化

頗具民風的布依族飲食文化

欄目: 飲食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布依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隨着一代一代的發展布依族有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而且布依族在飲食方面也有着自己獨特的習慣。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布依族文化吧!

頗具民風的布依族飲食文化

糯食文化:
  布依族作爲農耕民族,尤其偏好糯米食品,有無糯不過節,無糯不成禮之說,並常將其當成改善生活或調劑口味的主食。對糯食的嗜好,也形成了飲食文化中糯食文化這一特質。布依族喜吃糯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糯食食品品種繁多。按形狀分,有餈粑、搭聯粑、湯圓、甜酒粑、糕粑、兩合粑、牛打滾、清明粑、米線、米葉、糯米飯、米花、三角糉、枕頭糉、背崽糉等。

按色彩分,有白餈粑、黑糯米餈粑、草木灰摻和而成的餈粑、“毫重”、“毫賣”、肉糉、灰糉、豆糉、白糉等。二是糯米食品,廣泛用於民俗活動。在節日、婚嫁、喪葬、祭祀、造房、走親訪友、請客送禮等都需要糯米飯、餈粑。還用經過磨碎成漿的糯米液製成的“米線”“、米葉”,作爲祭祀祖先的祭品和佐菜招待客人。把糯米飯曬乾後,炒成米花,用以泡甜酒待客。黑糯米味香、質優、營養價值高,是饋贈親友的上乘佳品。

在節日中,大年與正月十五吃餈粑、糉粑、湯圓;三月三吃“三色糯米飯”,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飯”,五月端午吃糉子;六月六也吃糉子“、五色糯米飯十月初一吃牛老粑等等。三是糯米食品加工方法奇特。糯米粑,其做法非常考究:先把舂好簸淨的糯米泡上一兩天,然後濾幹,放在大木甑裏蒸,在蒸的過程中,要灑二至三次水,這樣打出來的餈粑才軟和。糯米蒸成飯以後,立即倒進粑槽裏,由力大的青年後生用粑粑棒趁熱時舂,然後取出整成型而得。

布依族極富特色的糯食要算布依糉了,我州的布依糉是枕頭糉,用芝麻稈或糯穀草的燒灰和糯米一起攪拌,使糯米呈黑色,然後篩簸乾淨,用豬油略炒一下,放上鹽巴和草果粉,最後用粽粑葉來包裹而成。

“毫賣”,是把糯米與核桃、花生等放在碓裏舂成的糯米粑。

“吃毫母”,是望謨、冊亨一帶,在”吃新“時,人們從田中捋回即將成熟的糯穀穗子放進甑子蒸熟,然後曬乾。吃時在碓裏舂出米粒,用開水泡,等米粒吸入水而發脹,便可食用。

灰糉,是將糯米草燒成灰,用搗爛的大蒜、鹽水、樟木子水拌勻,包好煮熟做成。

五色糯米飯,是用嫩楓香葉、黃花、紫草葉等煮水染成。

頗具民風的布依族飲食文化 第2張

鹽水面文化:
  布依族的鹽水面是用當地羣衆種植的原生態麥子爲原料,而其它品種的麥子卻不能做成鹽水面。鹽水面的製作是布依族的祖傳絕技,其工藝流程主要有七道工序。

一是人工推磨,將當地品種的小麥加工成麪粉。麪粉裏不能含有麥麩皮,如有麥麩皮摻雜其間,在用手拉長麪條時,麩皮會導致麪條斷裂。

二是在用鹽時要將鹽巴先放進水裏融化,澄清後取所需的鹽水放入麪粉裏。鹽在麪條的製作中能增加麪糰的勁力,增強彈性與強度,改進麪筋的性質,使麪糰延伸時不會斷裂。用鹽時,根據不同的季節及氣候溫差來確定用量,天熱時用鹽增多,天冷時鹽量減少。

三是將麪粉和鹽水混合攪拌。水與面的比例爲1比2左右,用手揉麪的時候,要一把接一把,一手壓一手的交替揉,揉一陣看面是否能拉開,如不能拉開可適當加些鹽水或是鹼面水,在案板上交替揉搓、摔打10來分鐘,將和好的麪糰放在盆中發麪,用溼紗布或塑料薄膜蓋上,使其發酵膨化增加彈性和粘性。

四是分面出條。將麪糰在面板上用刀切成條並均勻刷油,然後撒放麪粉進行揉搓變小,使其只有拇指大,按旋轉方式一盤盤地繞放在簸箕內。

五是製作1個暗箱。挖1個寬度爲0。8米的土坑,長度3至4米,深度1。2米,從暗箱中取出插進準備好的上下有小圓孔的柱頭或方子,其間的上下距離爲80公分至1米,而後用特製的兩根又細又長的面筷從中進行分開,再放回暗箱。六是拉麪。把揉好的麪糰放置於暗箱中,將暗箱中分好的面筷一頭往上扦入5至6米高的面方上,隨後用一根面筷放於中間往下均勻地拉麪,將拉細拉長3米的麪條均勻擺放在戶內或戶外的一排排用來曬鹽水面的木架上。

晴天讓自然溫度晾乾,陰雨天氣則用火幫助烘乾。用手工將麪糰拉成麪條時,要掌握好拉麪的力度,體現柔中帶剛,爽而不脆。1人1天可做10至15公斤的鹽水面。七是切面和包裝,把已晾乾或烘乾的麪條取下,放在按板上按順序從頭到腳理整齊,用1塊長12至14公分的木塊(相當於尺子)壓在鹽水面上,用菜刀比着把面切斷,而後將鹽水面過秤,用白棉紙包裝,每包重2兩5錢。

頗具民風的布依族飲食文化 第3張

布依族狗肉文化:
  俗話說:漢煙回茶苗族酒,布依族看見狗肉不想走。衆所周知,布依族喜吃狗肉,貴賓的來訪及節日喜慶之日,一桌豐盛的狗肉宴是必不可少的。布依族的“黃燜狗肉”、“火熛狗肉”、“狗湯鍋”享譽全國。火熛狗肉的烹製技藝是布依人聰明才智的體現,其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選擇火熛狗的品種。布依族羣衆把全身毛黃色的狗稱爲一等,全身黑色的爲二等,身上有黑毛白毛或黃毛黑毛的狗爲三等,全身白色的爲四等,統稱爲“一黃二黑三花四白”。

意思是排名在前面的黃色和黑色狗,不僅是毛色舒服耐看,且肉質很好,布依人多用這一二類品種的狗肉來招待佳賓貴客,而花色和白色的狗肉都僅限於自己食用,體現了布依族對客人的熱情和真誠。火熛宰殺的狗一般都在10公斤以上,主人用盆接血,把狗放進水已燒開的鍋裏,翻幾轉讓滾水將狗燙好,取出用手拔毛和用菜刀刮毛,修整乾淨後,用10來公斤山上的幹茅草來熛狗的表皮。布依人在實踐中發現,用穀草、麥稈乃至其它雜草來熛燒狗肉,其狗肉味道和口感都不如干茅草熛的味道。

熛狗時的火焰是烹製口感好的狗肉的關鍵,如果火苗大了,狗被烤的表皮就會被燒糊,導致表皮開裂,使狗肉味道不佳,火苗小了又達不到熛狗的效果,因此,主人將茅草捆成一把把的像手臂那麼大,點燃後均勻地熛狗,並不時翻轉狗的身子,利用茅草燃燒後留下的餘灰燙好狗皮,使整個狗皮形成黝黑的皮垢,爲烹製口感好的火熛狗肉打好基礎。把熛好的狗洗乾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主人將火熛狗放進河邊挖好的一個小水坑裏,讓水浸泡20分鐘,用鵝卵石或者是穀草來反覆搓洗狗外表的黝黑皮垢,使狗的表皮呈現出焦黃色。做完這一切,主人就將狗除頭去腳,開膛破肚,清洗雜碎。

以狗肉爲原料,配上狗肉香、紫蘇葉、芭蕉的花蕾等10來種佐料,透過燉、炒、烤、炸做出來的菜有黃燜狗肉、清燉狗肉、油炸或燒烤狗排、涼拌狗爪狗肉燜黃豆、狗雜碎等10多種,火熛狗肉的細嫩,狗皮的香脆,湯鮮味美的特點在餐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用狗血、糯米和切碎的狗肋骨一起攪拌,灌進狗腸子裏做出來的“狗灌”,那特殊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頗具民風的布依族飲食文化 第4張

醃薰臘肉文化:
  醃薰臘肉是布依族人的特色美食,每年過年殺年豬時,家家戶戶都要醃製臘肉,臘肉的主要原料是豬肉,殺年豬時,把切成大塊的豬肉配上適量的鹽,八角粉、草果粉、香春籽粉、茴香粉等拌勻在一起,並用力搓揉,醃上三五天拿出來。再一塊塊地用棕葉綁着掛在瓦房內用柏枝、香樟樹、松樹燒一堆火慢慢烘烤,但一般松樹烘烤出來的臘肉味道不佳。

所以一般很少用松樹廢枝幹作爲柴來燻烤臘肉。薰臘肉需要6—7天,所以這得浪費很多的柴薪,而通常這些柴薪需要提前準備,等把一大堆柴燒完也就意味着臘肉薰好了。食用臘肉時用火焰先把肉皮燒黃,清洗乾淨後切成薄片,用開水煮一會兒撈出瀝乾待用。將幹辣椒切斷、蒜葉切斷、各取適量,先用少許油把幹辣椒炸黃,再依次放入薑絲、肉片、快起鍋時放入蒜葉,熟後即可食用。

便當酒文化:
  秋收以後,布依人家都要釀造低度米酒。其傳統工藝是:1、酒麴(土酒藥)製作。(1)原料配方:分母料和子料兩類。母料:將小麥麩(也可用高粱、紅稗)、巴地香、巴巖香、辣椒、胡椒、血藤、山藥、芭蕉、絲麻、對腳連、飯豆、黃豆等十二味植物分別曬乾,碾碎成粉末待用。子料:將在山野間採集的野山菊、金剛果、四塊瓦、五加皮、千斤拔、牛藤、葛根藤、香樟果、野甜果、黃泡稈等十二味植物按比例兌水,熬製成湯狀。(2)酒麴(土酒藥)加工。

一是原料配方,取適當母料與子料搭配,攪拌均勻,然後揉成雞蛋大小的球狀小麪糰。通常,母料中巴地香、巴巖香、麥麩用量按1:2:10的比例參與使用。

二是培養麴黴菌。在一個籮筐內圍先鋪上一層稻草,再鋪一層鳳尾草。然後將揉成的一個個小麪糰放入其中,鋪蓋上鳳尾草和稻草,並置於樓上陰涼處,待發酵21-49天后,白色酒麴黴菌等微生物大量有效繁殖,發出酒香味即成。

頗具民風的布依族飲食文化 第5張

三是晾曬,將一個個生長有白色麴黴菌的小麪糰取出,晾曬乾,即爲布依九月九的酒釀造所需的酒麴(土酒藥)。一般情況下,酒麴的保質期爲五年,前三年藥效最好,出酒率高。(3)釀造工藝,包含選料浸泡、蒸煮攤涼、入曲培菌、封裝發酵、蒸餾窖藏等五道傳統工序。

一是選料浸泡。主要選用當地種植的糯米做原料,也可以選用其它各種優質大米做原料。將大米用清水淘淨,浸泡約3-4小時。

二是蒸煮攤涼。將浸泡後的大米瀝乾,放入甑子中加熱蒸熟,然後把蒸熟的大米鋪撒在大簸箕裏,搗散涼至冷卻。

三是入藥培菌。將酒麴與酒料按1∶50的比例,適當加點水潤溼攪拌均勻。然後將其盛入一個內鋪鳳尾草的籮筐內,包裹捂實,再將籮筐置於大鍋容器之上,約半月後,有酒釀從籮筐中滲出流入大鍋容器內,並散發出濃濃的醇香酒味爲最佳狀態。

四是封裝發酵。將培箘好的酒料和滲出的酒釀,移裝到大酒罈陶罐或窖池裏密封發酵,最短四個月,有的密封長達兩年之久。總之,時間越長,釀出酒越醇香。

五是蒸餾窖藏。把適量發酵好的酒料酒釀倒入甑桶大鐵鍋裏(俗稱“底鍋”),將一大鐵鍋(俗稱爲“天鍋”)放在甑桶上端,加溼毛巾封蓋緊,在天鍋中盛裝冷水(控制在30℃以內)。準備停當後,加熱煮酒,酒蒸汽上升遇到天鍋迅速冷疑液化後,順着一竹子做的斜面酒槽流淌到甑桶外準備好的酒罈中。一般情況下,以換天鍋水的次數,將烤出的酒分別叫頭鍋酒、二鍋酒、三鍋酒和尾酒。可釀製10-65度期間不同度數的酒,釀酒師傅會用先蒸餾出的濃烈頭酒和後出的清淡尾酒勾兌成大家喜歡喝的如18°、25°35°不等度數的醇香酒。勾兌好的酒即可飲用,並裝壇密封存貯藏,以備隨時取用。

總之,布依族飲食文化內容豐富,文化內涵較寬較深,包含着豐富的歷史智慧和時代精神,在社會變革時期,也會變革,其變革可以在動態中維繫布依族歷史文化的連續性,爲布依族成員提供必要的精神和情感依託以及最基本的價值依據,從而有利於緩解社會變革可能引發的社會震盪,有助於民族社會成員對社會變革的接受和認可,這是構建布依族和諧社會中必須充分利用的寶貴人文資源,有着社會和諧、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