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十二星座 十二星座運勢 心理測試 解夢大全 看風水 命理 擇吉老黃曆 12生肖 塔羅牌 傳統文化

提前瞭解消費維權知識|3。15臨近

欄目: 傳統節日 / 發佈於: / 人氣:2.16W

對於法盲來說,最吃虧的就是花錢買吃虧,買上當,實屬冤枉;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大力宣傳消費者權益知識使得大多人免於不必要的損失。接下來老黃曆來爲大家推送消費維權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3.15臨近 提前瞭解消費維權知識

消費者權利
  安全權
  消費者的安全權分爲人身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首先考慮的便是商品和服務的衛生、安全因素,不希望因衛生安全方面存在問題,導致生病、身體受到傷害,甚至產生生命危險。財產安全不僅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是否安全,更重要的是指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以外的其他財產的安全,只要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消費者就有權要求賠償

知情權
  作爲經營者,誠實信用是交易雙方應遵守的基本準測,不得隱瞞實情,不得作虛假承諾,否則就構成消費者知情權的侵犯,一旦發生爭議或造成損害,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給予賠償 。

自主選擇權
  消費者選購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行爲必須是自願的,不必以經營者的意願爲自己的意志,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同時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行爲必須合法,不能把自主選擇權建立在侵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益之上。此外自主選擇權通常只能限定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範圍內,不能擴大到使用商品上。

3.15臨近 提前瞭解消費維權知識 第2張

公平交易權
  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必須保證質量、價格合理、計量正確,不得違反平等自願、公平交易的市場準則,違背消費者的意願強制交易。

求償權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由於經營者的過失或故意,可能會使人身權和財產權受到侵害。這裏的人身權包括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等;財產權包括直接的財產損失和間接的財產損失。對於商品的購買者、商品的使用者、接受服務者以及在別人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受到人身或財產損害的其他人而言,只要其人身、財產損害是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而引起的,都享有求償權;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或服務者均要承擔賠償責任,而不論其是否有過錯;除非是出於受害者自己的過錯,如違反使用說明造成的損害,則商品的製造者、經銷者不承擔責任。按照法律規定,消費者除因人身、財產的損害而要求獲得賠償損失這一最基本、最常見的方式之外,還可以要求其他多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如修理、重作、更換、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

結社權
  消費者組織起來依法成立消費者社會團體,形成對商品和服務的廣泛社會監督,及時處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爲、指導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及時解決消費糾紛。

獲得有關知識權
  所謂消費知識,包括消費態度知識,使消費者科學指導自己消費行爲;有關商品和服務的基本知識及有關市場的基本知識,以指導自己作出正確消費選擇。所謂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包括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以及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爭議時的解決途徑等。

3.15臨近 提前瞭解消費維權知識 第3張

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
  尊重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人格尊嚴是消費者享有的最起碼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加以污辱和誹謗。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利包括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等。對於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的行爲,法律視情節輕重予以相應民事制裁。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還應予以刑事制裁。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飲食、服飾、居住、婚葬、節慶、娛樂、禮節、禁忌等風俗習慣有所不同,都應受到尊重,保護少數民族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關係到民族平等團結、促進安定團結的大事。

監督權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爲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爲,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消費維權注意事項提醒
  1、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一定要牢記下面幾個“時間”:
  “7日”———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
  “15日”———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
  “三包有效期”———“三包”有效期爲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在“三包”有效期內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商品,消費者可憑修理記錄和證明調換商品。

2、消委會提醒:
  一是必須有足夠的投訴材料作爲證據,包括購貨發票或購貨憑證,如有雙方交涉的書面材料或有關部門的質量鑑定更好。
  二是保留現場,如若因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導致人身、財產傷害,保護好事發現場,可採取拍照、錄像或留下證人、證詞等方式。
  三是收集或索要經營者的姓名、電話號碼、工作牌號、地址、郵政編碼等,以保證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對方。
  四是若與商家交涉不成,應馬上向消委會或工商部門投訴,不要拖延時間,因爲這可能會拖過了“三包”期限。
  五是一些有爭議的質量問題最好與商家一起到有關部門檢測鑑定。
  最後,索賠要求也要合理,投訴切不可“吹牛”,誇大或隱瞞事實。

3、協商不成申訴到底
  一般來說,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發生爭議後,首先可以考慮與經營者協商和解。如果協商不成,則可以向消委會或12315投訴,或向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申訴,根據雙方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Tags:維權 消費